癌症,幾乎是人人談之色變,因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健康科普的深入,如今算是進入了"全民防癌"時期。
健康意識不斷提高,但很多癌症的發病率卻還在不斷攀升!對於不幸者,吶喊著「為什麼癌症偏偏找上了我? ”
對此,專家表示,防癌僅僅成為了很多人的"口頭禪",從沒有付諸行動,甚至背道而馳......
"省吃儉用"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若是這一美德貫徹過頭了,很容易引發禍患!
晚上超市經常會有打折蔬菜水果出售,而不少老一輩的為了省錢,會特意選擇那個時間點購物。
但是相較而言,新鮮的果蔬中含有的維生素C、類黃酮等營養成分較高;若把綠菜花、蘿蔔之類十字花科蔬菜切碎之後,在室溫空氣中放置6小時,一些輔助抗癌物質的損失率可高達75%,還可能會產生一些對健康不利的物質。
因此,買菜、肉都要挑新鮮的,切好、搭配好的半成品食材最好少買。
面對晚上吃不完的飯菜,有些人總喜歡放進冰箱,第二天,甚至第三天還在繼續吃。
冰箱不是保險箱,冰箱裡的細菌數量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可能會成百上千倍地增長,對於腸胃功能較弱的人群,很容易導致急性腸胃炎,出現上吐下瀉等癥狀。
建議:綠葉菜、涼拌菜一定不能過夜;其他的在冰箱存放的時間不要超過24小時,而且一定要高溫加熱後食用。
水果放久了會腐爛,而很多人都會把爛的切掉繼續食用。
但是,其實我們看到的發黴部分,是黴菌菌絲完全發展成型的部分,而那附近,還有很多不成型的、肉眼看不見的黴菌;而且有些黴菌,如存在於水果中的展青黴素,還是高溫加熱殺不死的,食用後易致肝中毒。
不僅是腐爛的水果,黴變的花生、瓜子等堅果;長斑的雞蛋、發芽的土豆等都是變質的,易引發中毒,為了安全起見,還是儘早扔掉。
晚上關著燈看電視,也是不少人的習慣,有人是為了省電費,有人是覺得昏暗的環境更易入睡。
然而,亮的螢幕與昏暗的環境,二者反差大,會增加眼睛的疲勞程度,長期如此甚至引發青光眼。
但也並不是說晚上房間的燈越亮越好,過亮會讓視頻的圖像的對比度和灰度等級下降,圖像變得層次不清,也容易造成視覺疲勞;還會抑制黑色素分泌,影響睡眠。
建議:房間保持一定的亮度,如開一盞瓦數較低,光線柔和的燈;另外不要讓光線直接照射在螢幕上。
筷子、砧板、抹布等廚房用具一用就是好幾年,不用壞就不捨得扔。
可是,洗滌劑可以洗去餐具表面的油脂,但不能除掉隱藏在凹槽、縫隙中的細菌、黴菌,像黃曲黴菌,易損傷肝組織,甚至誘發肝癌。
而像抹布,用得越久,細菌越多,一條全新的抹佈在家中使用1週後,細菌數量高達22億。
而這些細菌、黴菌會入侵人體的各個地方,如肺部、肝臟、心臟,甚至大腦,可能造成無法估量的危害。
建議:有裂痕的陶瓷器要更換;塑料製品一年一換;筷子3-6月定期更換。砧板要生熟分開,每半年更換1次;抹布每兩天用沸水煮20-30分鐘或者用專用消毒液浸泡30分鐘,並每半個月更換1次。
英國曾有一項研究報告表明,在通風系統差、燃燒效能極低的灶具上做飯,相當於每天吸兩包煙,易增加肺癌風險!
食用油在高溫下會發生突變,如菜油溫度升高到60°c時會開始氧化;130°c時其不飽和脂肪酸物質開始分解,形成多種可能帶有致癌物的化合物;150°c時其中的甘油會生成油煙的主要成分"丙烯醛",對鼻、咽喉等產生刺激;200°c以上就會產生氮氧化物等強毒性物質,對呼吸系統特別是肺部影響很大。
建議:烹飪時應熱鍋冷油,同時還要減少爆炒和油炸等烹飪方式;做飯時既要開油煙機,又要開窗通風,炒完菜20分鐘後再關閉抽油煙機。
此外,還需定期清潔油煙機,保持濾網、油盒乾淨。
中醫認為,五色入五臟——黃入脾、綠入肝、紅入心、白入肺、黑入腎。
飲食上色彩多樣、食材種類豐富,並且每樣適量,就能起到平衡五臟,預防疾病的功效。
最近《英國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指出,哪怕只是做飯、刷碗這種程度的運動,只要每天堅持的時間夠久,也能説明延壽。
因此,不要再被你的椅子、床深深吸住了,有時間就起來動一動,即使是伸懶腰、走動走動也可以。
人在夜晚睡覺時,許多活動靜止了,人體能有更多的能量用於進行身體損傷的修復;而且體內褪黑激素等荷爾蒙的分泌量會上升,它們會促進免疫細胞的生長與分化,減少人體的生病幾率。
睡得好的定義包括保持6-8小時睡眠時長,其中2-3小時要是深度睡眠;並設立固定的入睡時間和起床時間,養成規律的生物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