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弘揚中國書畫藝術、弘揚中國精神,推進中國文化與世界展開交流與對話。向世界呈現中國書畫的筆墨意象,展現中國藝術家與國際文化的對話、交流。

為了讓國外的藝術愛好者和收藏家們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和藝術,新媒體特別策劃了此次《海外展翰墨-名作出國門——中國藝術人物》藝術專題,此次專題分為中文英文兩個版本。相信此次專題會讓中國書畫藝術在海外掀起一陣藝術的風潮!保羅V8 保羅V8副作用 美國保羅v8官網 保羅V8 ptt 美國保羅生物科技 保羅V8效果 保羅V8真假 保羅V8是什麼 保羅V8成分 保羅V8心得 保羅V8評價 保羅V8用法

藝術簡歷

吳銀杉,湖南株洲人。1978年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本科畢業。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繪畫研究生畢業。現為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教授、碩士生導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教育部國家美術課標研製組專家,中國地名學會國際文化藝術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老教授協會文化藝術委員會會員,亞洲美術家聯盟常務理事,美國《ALONG》藝術雜誌特邀主編,曾任第二屆亞洲美術雙年展副主任。

「脊背」170×120cm 布面油畫

根植沃土、撫摸生活

——鄉村寫生、創作體會

吳銀杉

我出生在株洲農村,自小在長沙工廠長大,青少年起愛好繪畫,接受當地名師指教奠定了最初的繪畫基礎。文革後期考入中央美院,學院組織學生深入生活,把課堂搬到農村、工廠,最長能達幾個月之久。很多老師、老前輩都身體力行,與學生同吃同住同畫畫,這種深入生活以寫生帶動創作構思的方式對我的藝術創作道路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我畢業後分配到中戲任教,舞美係安排我專教素描課,這對於我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因為素描能力既是教學工作的需要,也是進行創作所必須的基本功。

「聊」 130×97cm 布面油畫

深入鄉村的寫生,是我開展美術創作的重要動力。久住都市的人往往對周圍的人和物熟視無睹,缺乏畫欲。去農村就不一樣,那裡環境獨特、風情純樸,農民形象樸實、結實、強烈。面對他們寫生激情充沛、觀察力敏銳,眼腦手高度協調,因而很容易進入作畫的最佳狀態。到生活中寫生的另一個好處是時間集中、精力集中。少則幾週,多則幾個月,沒有雜事干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全身心地投入,高效率地產出。這幾十年裡,我去過的地方有山西、河北、甘南、青海、寧夏、山東、西藏等地。每次下鄉寫生,一般只集中專攻一個課題,因而能夠事半功倍。

「昌盛街東五巷」 186×180cm 布面油畫

上世紀80年代初,我曾先後兩次去五台山附近鄉村,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我完成了近百幅頭像寫生。由於剛畢業不久,在藝術上的思考不太成熟,因此在寫生過程中片面追求數量,真正好作品不多。次年再去就不一樣了,為了改變此前只重視數量的狀況,,我把以質取勝作為主要目標,在把握畫面完整性的同時,注重形神兼備。雖是素描頭像,但畫得結實、強烈、筆法流暢,富有表現力。與第一次相比,有明顯進步。

「遠方地平線」 130×90cm 布面油畫

隨著藝術修養的提高,我逐漸對素描有了更高的要求。多次赴晉西地區寫生,面對黃土地上人們的生存狀況,我感到單純的習作性素描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產生了創作衝動。

「求」90x90cm 素描

《求》這幅素描是我在興縣當地創作的。那里水土流失嚴重,十年九旱,老百姓靠天吃飯。當年又遇大旱,種子播在地裡都爛掉了。農民心情十分焦急,但又無能為力。一天我遇上一位老大爺坐在村口悶頭抽煙,他那滿面憔悴的神情正符合我想像中的形象。我給他擺了一個雙手向前伸的姿勢,以強調期盼的心情。重點刻化了他的神態,讓人感覺他內心的焦慮。標題為《求》,他是在求天、求地、還是求人?觀者或許能夠藉此產生一些聯想。

「黃河老漢」85x65cm 布面油畫

生活中的農民與課堂裡職業模特兒不同之處在於有時你很難完全確定一個自始自終的動作,他常常不由自主地變化姿勢。但有時並非是壞事,反而就能造就一個真實可信顯示獨特性格的人物形象。

「遠望」 79 x 54 cm 素描

《遠望》中的老漢開始並不是這個姿勢,在我畫衣服的過程中,他的頭總是往上抬,後來我順勢畫成了遠望的神態。這幅畫在形象刻畫下了一定的功夫,一雙深埋在皺紋中的眼睛裡透出難以發現的動人眼神,微張的嘴表現出老年人特有的神情。整個頭部刻化佔了作畫的大部分時間。在人物寫生完成之後,在左上方加上了一部拖拉機。這在當時的農村是一種很能顯示“現代化”的工業產品。

「勞動者」 73×54cm 布面油畫

期間我還創作了《鄉村醫生》《舊車》《民辦教師》《運煤的卡車司機》等反映鄉村生活的作品。另外還在素描寫生中融入現代主義創作理念和手法,例如《曲線》《地平線》等。當然素描作品在形式探索方面是很有局限的。

油畫寫生和創作在這幾十年的深入生活的過程中始終是我主要的研究方向。讀研期間,導師安排了畢業創作,我仍選擇去晉西地區。山西曆史積澱厚重,文化遺產豐富。東有五台寺廟群,南有永樂宮壁畫,北有云崗石窟,西有古老民居窯洞。三晉文化對華夏文明有著巨大的影響,廣褒渾厚的黃土高原孕育了生生不息的生命,也孕育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同時,那裡的民風也很純樸,風土人情印象深刻。1988年夏,我和朋友住在靠黃河邊附近的一個叫瓦塘的村子寫生。一天中午路過一排窯洞,見一老頭光著膀子在家門口低頭在尋找衣服裡的蝨子,(夏季涼爽,當地人沒有赤膊習慣)。那瘦骨嶙峋的後背在正午強烈的陽光下格外醒目,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人與窯洞上方的黃土高坡構成了一幅畫面。脊背的嶙峋與黃土高坡的溝壑形成了某種交織的幻覺,進而產生聯想:黃土高原是炎黃子孫的生息地之一,黃河流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創造過輝煌的歷史。但今天似乎仍然是貧窮與落後的蠻荒之地。進而,我又聯想到人與環境的關係:生命與自然抗爭產生自強不息的精神,並將世代傳承,他們是民族的脊梁。《脊背》中的三代人的表現是一種象徵性的語言,表述了現代人對他們的精神一種讚美與謳歌。

「天·地·人」 120×100cm 布面油畫

創作《脊背》之後,我又接著完成了姊妹篇《遠方地平線》,以及創作了《黃河老漢》《聊》和其他油畫、素描作品。

雖然我是地道的南方人,但我一直對西北地區的風土人情十分偏愛。最近這十幾年幾乎每年都會去晉西北和張北地區,去過的地方有大同縣、蔚縣、天鎮縣、原陽縣、淶源縣等地的鄉村。2006年,我去了晉冀交界的化稍營,這是一個幾千戶人家的鄉鎮。我租住在昌盛街二巷的徐大爺家。這個村有很多老年人生活狀況都不太好,這些老年人往往很願意來當模特兒畫像。我雖然無力給他們更多模特費,但有限的報酬,仍然對他們有吸引力。我在寫生期間,強烈感覺到養老是個問題。中國近幾十年來,一直有兩種不同的養老模式。城里人享受國家提供的養老金和公費醫療;農民老了卻沒有什麼保障。農民現在主要養老方式還是依靠子女。不過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在很多家庭是難以實現的。這幅《昌盛街東五巷》是在化稍營鎮寫生期間創作的。開始只是想畫些農民頭像寫生習作,畫多了感到重複乏味。恩師聞立鵬先生在電話溝通中提醒我“寫生不能只停留在習作層面,要多考慮創作”。我產生了把人物寫生組合起來的想法。有一天去村頭買菜,看見一農民家房屋翻修,拆下來的舊門窗堆放在路邊,忽然有了靈感,一個完整的構思逐漸開始清晰起來。同時,我參考蒙德里安的構成主義,於是就形成了現在的構圖效果。方格子是用幾根大木頭組成的,中間裝有一個舊窗戶。窗戶兩邊上下共有四塊舊木板,上有舊對聯。這是從舊門板上裁下來的。這幾塊門板經歷過了二十多年的風風雨雨,但真正飽經風霜的是畫中十位老人。其中有歷盡千辛萬苦的老母親;有無兒無女的鰥夫;有從小失聰的聾啞人;也有曾經在鄉里呼風喚雨的生產隊長;有目不識丁的“睜眼瞎”;也有當過大隊會計、當過小學教師的文化人;他們當中很多人積貧積弱、命運不濟。儘管“天增歲月人增壽”,但已是人到暮年體弱氣衰,生活淒涼。但也有少數人發家致富,正好像“春滿乾坤福滿園”。在門框的左上方,我特意把拆下來的舊門牌號釘了上去,門牌是“昌盛街東第五巷二村3號”。這是點題之處,這樣處理就把農村老人的生存狀態集中到一條街巷中,是中國農村社會的縮影,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為創作這幅畫,我還特意訂了一段時間的《農民日報》

「桑乾河婦女」 78×70cm 布面油畫

西藏題材是我的另一個創作課題。西藏是個神秘的地方,它讓畫畫的人著迷。1982年我第一次到甘南藏區去寫生、體驗。藏民的形象粗獷、強烈,服飾也很有特點,寬大粗糙的羊皮袍子系上腰帶,穿上皮靴,渾身上下都是線條,使人產生強烈的作畫慾望。我用三個多月的時間跑遍了甘南五個縣,包括海拔四千多米的瑪曲草原,夏日飛雪的碌曲馬場,與世隔絕的紮尕那山寨。深入了解了藏民族的風俗習慣、宗教文化等。最觸動我的還是藏民們對佛教的虔誠與狂熱的崇拜。在夏河拉卜寺的大經堂內,我看到了許多藏民在釋迦摩尼巨像前頂禮膜拜,三拜九叩,五體投地磕頭,由於長期膜拜,木地板已磨穿了一個長長的大洞,洞邊上出現了倒刺。拜叩時木屑插入手中,流出了鮮血,他們全然不顧,絲毫沒有避讓的意思。期間,我先後創作了《祈禱》《多面佛》《經幡前的藏族女孩》《佛韻》《窗前喇嘛》《藏歷新年.經堂前的藏女們》等作品試圖表現藏民們純粹而虔誠的精神狀態。

「等待」 92×65cm 布面油畫

《等待》中的老太太形像是我在拉卜楞寺觀察和捕捉到的。藏歷新年是藏民重要的節日,傳說當地最大的活佛嘉木樣來到了拉卜楞寺,夏河縣城及附近的藏民們一大早從四面八方趕來寺院,熱切等待活佛摸頂賜福那激動人心的一刻。

「神曲」 175×140cm 布面油畫

藏族地區每年有很多宗教節日,佛事活動不斷。大寺院裡有自己的喇嘛樂隊。每到宗教慶典活動,樂隊奏樂或大喇叭鳴號,氣氛神秘非凡,氣勢雄偉震撼。80年代初期拉卜楞寺院有慶典活動時還是用喇嘛樂隊現場演奏,《神曲》就是我對當時情景的真實記錄。由老、中、青喇嘛組成的樂手列隊而立,全神貫注地演奏佛教樂曲。我將樂隊置於空曠的原野之中,光線集中在樂手們的上半身,天空、地面都處理在陰影和暗色之中。這樣既突出了人物形象,又增強了宗教的神秘肅穆的氣氛。人物組合集中、緊湊,象徵著宗教的凝聚力與向心力。九名樂手站立的角度方向不同,動態富於變化使人物排列避免了呆板。由於閱歷的不同、性格的不同,對佛教的理解有差異,因此我在刻畫形象時既注意了藏族的整體形象特徵,也注意了喇嘛樂手的個性特徵及不同的演奏心態。這樣使得作品內涵豐富而更具有可讀性。

「經幡前的藏族女孩」 81×60cm 布面油畫

「窗前喇嘛」 73×60cm 布面油畫

西藏地區原本盛行原始宗教——本教。公元7世紀,松贊乾布從兩個方向引進佛教,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今日的藏傳佛教特色。現在的宗教儀式,保留很多本教的形式。例如跳神、藏戲、曬大佛等等。《古塬之聲》畫中的吹奏大法號場面就是繼承了某些本教形式,每當有重大的佛事活動都會出現。一般是兩個或者四個並排一起鳴奏,聲音低沉、雄厚、悠遠,在古老的幽谷原野中迴盪,奇特的聲音把人們帶入神秘的境界。這幅畫採用大正面視角構圖,四個大法號形成放射狀,將觀眾視線引向吹奏者的頭部形象,也引向廣柔空曠的原野,有很強的視覺張力。

「青年演員」81x60cm 布面油畫

由於西藏地區的氣候與生活方式與內地差別很大。在西藏的鄉村、牧區寫生采風,會遇到很多困難,特別是飲食習慣很不適應。我第一次去甘南藏區寫生,歷時三個多月。由於長期的不衛生飲食,在臨近返京的一天夜裡,突然爆發了急性腸胃炎,劇烈的疼痛使我從炕上翻滾到地上。幸虧當時是在夏河縣城,被幾個朋友輪流背到醫院,得到了及時治療。如果是在偏僻鄉村,後果難以想像。還有一次到甘南藏族自治州武裝部的一個荒郊野外的民兵訓練基地去畫速寫。到了晚上,我在民兵連駐地的平房裡準備熄燈睡覺時,指導員提醒我不能抽煙,告知屋子裡堆滿了雷管、炸藥、手榴彈,床板下面就是裝有這些爆炸物的木箱。我當時嚇得出了一身冷汗,那個恐怖的不眠之夜至今難忘。

「歸途」120×160cm 布面油畫

八、九十年代中國各地鄉鎮還是十分的落後、貧窮,生活條件差,吃住行都不方便。每次下鄉期間可能都要睡不同的床鋪,我住過農村土炕,破舊的旅店,農民家臨時拼湊的木板床,漏雨的小平房等等。不過這些都可以忍受,只要鋪蓋被褥齊全就行。最困難還是一天三頓飯。八十年代時期,因為衛生條件太差,幾次下鄉都腹瀉了,因此只能自備藥物解決。九十年代初開始,縣城、鄉鎮,甚至村莊里都可以租借到煤氣罐,正好我有一“特長”,自己會做飯。每到一個新地方,先在當地購買一套簡易的鍋碗瓢盆勺,加上其他日常生活物品就可以開始生活了。這些年條件好了,從北京自帶電磁爐、電飯鍋、電熱水壺等,準備了夠用兩個月左右的畫材、畫框、畫布裝滿汽車,驅車到達寫生地點。每年一開春我就期待外出寫生。夫人對我走這樣的創作道路非常支持,但擔心我年事漸高,健康不保,就陪我下鄉,負責生活起居,讓我安心寫生、創作。每次我們都是同去同歸,共渡艱難。朋友們對此表示十分讚賞和羨慕。

「連接絲路」133×105cm 紙本水彩

雖然我已年過六旬,堅持了四十多年的創作道路還將繼續。在當前這個藝術越發強調個體生存經驗自我表達的今天,現實主義的創作精神以及從中感受到的社會意識卻使我長久駐足,這種時刻吸引我的精神內涵不因當代藝術語境的多元而失去價值,亦不因繪畫語言的多樣而減損其審美意義。今後我還會深入農村鄉鎮,反映農民生活,表現他們樸實、真誠而又充滿生命力量的生活圖景,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現實主義的繪畫作品。

原文發表於《美術》2019 年第三期(中國美協主辦)

「整裝上陣」110×120cm 布面油畫此作被收藏

代表作參展:

《晨》入選“前進中的中國青年”全國美展(中國美術館)

《脊背》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江蘇省美術館)

《遠方地平線》獲國慶40週年北京美展優秀作品獎(中國美術館)

《聊》入選北京美術作品展(中央美院美術館)

《等待》獲國家文化部與台灣中華文化基金會主辦油畫大展銅獎

《小島》入選“首屆中國風景油畫展”(國家博物館)

《煙.雲》參加新加坡中國古今藝術精品展

《脊背》參加香港首屆中國油畫年展

《昌盛街東五巷》參加“當代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藝術家邀請展”(國家畫院美術館)

《布達拉宮》等作品參加美國紐約國際藝術博覽會

《紅圍巾老太》等三幅作品參加“經典與風範——當代值得關注的藝術家邀請展”(國家大劇院美術館)

《昌盛街東五巷》等二幅作品入選“2013年中國創新藝術家提名展”(水立方展覽館)

作品《經堂前的藏女們》入選第二屆亞洲國際雙年展獲學術獎(香港中央圖書館)

《牛滿子》參加“追光合奏.提香繪畫大賽,學術邀請展”獲提名獎(中央美院主辦)

另有作品先後入選

《北京意象·大美房山》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入選《北京意象·創意大興>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2014年參加《學術引領市場邀請展》

2015年作品參加“經典與風範——當代值得關注的藝術家邀請展”(軍事博物館)

入選“全國舞美展暨視覺藝術雙年展”;(北京798藝術區)

入選“中國廉政文化書畫展”(中華世紀壇)

入選2015年“法國羅浮宮國際藝術沙龍展”(巴黎羅浮宮)

入選2017年5月“一帶一路,絲路文化與藝術大展”(北京懷柔雁栖湖國際會展中心)

2017年8月作品《老區故事》參加“北京革命歷史遺址采風創作展”(81美術館)

2017年8月參加在俄羅斯列賓美院主辦的中國優秀藝術家作品聯展(列賓美院)

2017年8月《融——當代油畫語言研究展》(今日美術館)

2018年2月攜作品作品《三甲老漢》參加在香港中央圖書館《第二屆亞洲美術雙年展》

2019年作品《春華秋實》參加“美在京津冀”大型畫展(北京美協主辦)

2020抗疫題材作品《整裝上陣》被國家衛健委收藏

2020年作品參加國際美術家邀請展(亞洲美術家聯盟主辦)

2021年7月《脊背》等五幅作品參加《百年輝煌-慶祝建黨一百週年中國老教授美術作品網上大展》中國老教授協會主辦。保羅V8 保羅V8副作用 美國保羅v8官網 保羅V8 ptt 美國保羅生物科技 保羅V8效果 保羅V8真假 保羅V8是什麼 保羅V8成分 保羅V8心得 保羅V8評價 保羅V8用法

全國數字電視專業頻道《收藏天下》播出電視專題片《訪當代油畫家吳銀杉》 ,作品曾發表於《美術》、《中國油畫》、《美術研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藝報》、《藝術市場》等核心期刊及大報。

作品入選:《中國傑出畫家與紅色經典作品》(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主編);《中國當代美術家作品集》《中國油畫名家》等畫冊。出版個人專集:《吳銀杉素描寫生集》、《中國油畫50家—吳銀杉卷》。

獲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頒發的榮譽證書。

先後5次獲中央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繪畫教學基金獎。

曾赴俄、法、意、德、西、荷、美等國進行藝術考察及參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sselmcarthur 的頭像
    jesselmcarthur

    jesselmcar

    jesselmcarthu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