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實是一場幻影,那麼睡去或者別離便是唯一的結局。保羅V8 保羅V8副作用 美國保羅v8官網 保羅V8 ptt 美國保羅生物科技 保羅V8效果 保羅V8真假 保羅V8是什麼 保羅V8成分 保羅V8心得 保羅V8評價 保羅V8用法
殘留的時間擊碎了記憶的推移,永眠中,老屋的柵欄爬滿青苔,在清冷的月光下泛著墨綠色的光暈。心,似游離的幻影,妄圖尋覓一個角落以訴說微涼的思念。徘徊,在黑暗與光明均無法統治的時空裡,相遇成為必然。明滅之間,他們的身影映現在《名畫,略知略知》的畫卷中,你是否知道,這是誰的夢境?
Serafino Macchiati
孤獨遊走在陰冷的暗域裡,時間鐫刻出一個流淚的身影。
塞拉菲諾·馬基亞蒂(Serafino Macchiati,1861-1916)是意大利畫家,他最初在博洛尼亞的來門蒂娜學院學習,後移居羅馬。1898年,他在一家期刊雜誌擔任繪圖編輯。1922年,在馬基亞蒂去世的第六年,威尼斯雙年展展出了他的個人作品,並追授其意大利皇家勳章。
欣賞馬基亞蒂的作品,如置暮煙繚繞的昏沉山嵐中,瀰漫於畫中的異界質感總是能夠溢出於畫外。這幅名為《Le Visionnaire》的作品,其創作靈感源於一位藝術家的唯心主義幻想。畫中,一個女人的幻象忽現於走廊之外,男人在驚恐之餘也沉浸在這不可思議的感官衝擊中。此刻,時鐘與男人的姿態同時被凝固,靜默中,似乎唯有不斷加快的心跳聲從畫中傳出。馬基亞蒂憂鬱的情緒賦予了作品恐怖的浪漫感,瞬間將觀者拉進了一個陰鬱的魔幻畫廊之中。
George Roux
夢中人,等候在上一秒與下一秒之間的指針裡。時間停駐之際,琴聲悠揚。
喬治·魯(George Roux,1853-1929)是一位法國油畫家,同時,也是凡爾納系列小說中僅次於萊昂·貝內特(Léon Benett)的第二多產的插畫家。他善於將現實世界與超自然世界相融合,以此為基底創作了不少佳作。
這幅名為《Spirit》的作品是喬治最為著名的畫作之一。深夜,書桌前工作的男人忽然被優美的鋼琴聲打斷。男人起身向聲音的源頭望去,鋼琴旁不知何時出現了一個身著白裙的美麗女人。女人的四周散發著熒熒微光,照亮了她身著的白裙與原本黑暗的房間。吃驚的男人被眼前的女人迷住了,檯燈的光暈照射出他難以置信卻又心馳神往的面龐。這究竟是夢中的天使,還是往生的靈魂呢?
Georges Clairin
喬治·克萊林(Georges Clairin,1843-1919),法國浪漫主義、東方主義畫家。1861年,他進入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師從弗朗索瓦·皮克特(Francois Picot )和伊西多爾·皮爾斯(Isidore Pils)。1868年,他與畫友遊訪了西班牙,後與作曲家卡米爾·聖薩恩斯(Camille Saint ns)一同前往了埃及。
1885年的一個深夜,克萊林創作了這幅名為《Funeral of Victor Hugo - the vigil under the triumphal arch》的作品。凱旋門下,在全國葬禮舉行前夕,維克多·雨果靜靜地躺於棺木中。高擎火炬的守夜者肅穆地形成列隊,漫天的火光不僅照亮了凱旋門的石墩,還召喚出一抹昂首展翅的天使。濃煙繚繞,聖潔的天使衝出人群,霎那之間,她是否也帶走了雨果的靈魂呢?
Carl Gustav Carus
卡爾·古斯塔夫·卡魯斯(Carl Gustav Carus,1789-1869)是德國生物學家和畫家,他曾在德國風景畫家卡斯帕·大衛·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的指導下學習油畫,隨後在奧賽爾美術學院進修。1819年,卡魯斯前往呂根島,依附於大自然的美麗景象創作出一幅幅旨在表達人類情感的浪漫畫作。
根據德國戲劇家、詩人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筆下的故事《浮士德》,卡魯斯創作了這幅名為《Faust's Dream》的作品。故事中的浮士德以自己的靈魂為籌碼,換取了永恆的青春和歡愉,並在魔鬼的引誘下最終走向了墮落。畫中的浮士德在椅子上沉沉地睡去,身旁一一浮現的幻影漂浮著、舞動著,露出魅惑的面容。月光照亮了瀰漫於四周的濃霧,空靈之中,一個熱鬧非凡且危機四伏的幻境緩緩地舖展開來......
Arthur Hacker
無人能看到她的游離,只能在日復一日中等待她的召喚。飛葉落肩,轉眼卻不見。
亞瑟·哈克(Arthur Hacker,1858-1919),英國前拉斐爾派畫家,以宗教畫和肖像畫而聞名。1867年,他考入英國皇家藝術學院,並在巴黎的Bonnat工作室學習。1878年,他在學校舉辦個展,後於1910年成為院士。
亞瑟時常將現實與幻想融合在一起,其作品富於唯心主義精神,常以神話的主題展現人類的真實情感。這幅名為《The Annunciation》的作品,其創作靈感源於基督教的《聖母領報》。畫中的主角瑪利亞在井邊打水的時候遇到了一位藍衣天使,天使告訴瑪利亞,她即將擁有一個孩子,而孩子的名字就叫做耶穌。通過畫作,觀者看到了瑪利亞臉上的喜悅與惶恐,而這複雜的表情即源於天使的聖告以及孩子的降世。從此之後,瑪利亞平凡的生活也將不復存在。
Tony Robert Fleury
托尼·羅伯特·弗萊里(Tony Robert Fleury,1837-1911)是19世紀末法國學院派畫家,以繪製歷史題材的作品而聞名。在父親的教育下,他進入了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師從保羅·德拉羅什(Paul Delaroche)和萊昂·科涅特(LéonCogniet)。除了畫家的身份以外,弗萊里還是一名教師,任教於巴黎朱利安學院。1907年,他成為法國藝術家協會的主席,被授予最高統帥榮譽勳章。
暗夜之光,投影出一位持花的女人,蒼白的衣裙與面頰宛若冰霜。女人的身後有一位拿著油燈的看守者,幾近熄滅的光芒只能照亮他腳下一小塊的地面。頭戴面具的男子麵向魅影雙膝跪下,無論是懺悔還是迎接,在被點亮的灰色空間裡,似乎傳來了聲聲悲鳴。
Karl Wilhelm Diefenbach
迷失的雙眼總覺星光黯然,而在雜亂無章的音律中,總有那麼一曲麗音直搗耳鼓。他向虛空中的幻影不斷發問,深埋心底的堅持是否還要繼續。
卡爾·威廉·迪芬巴赫(Karl Wilhelm Diefenbach,1851-1913)是德國畫家和社會改革家,同時也是和平運動的先驅者。作為一個對象徵主義有著濃厚興趣的藝術家,他發明了一種獨立且令人驚嘆的現代繪畫習語,並將創作構想與和諧自然相結合,繪製了諸多帶有神秘主義色彩的作品。
這幅名為《Thou shalt not kill》的作品被認為是迪芬巴赫最具代表性的畫作之一。畫中的男人手握武器、赤腳騰起,在慕尼黑霍夫公爵面前譴責對動物的殺戮。黑暗中,雄渾的幻影舉起了雙手,想要捍衛這個男人最後的堅持。
Adelaide Claxton
阿德萊德·克拉克斯頓(Adelaide Claxton,1841-1927)是19世紀英國畫家。她在19世紀50年代末加入了女性藝術家協會,後於1896年成為皇家愛爾蘭學院、英國皇家藝術家協會的會員。
阿德萊德的父親也是一位著名油畫家,但她並未跟隨父親一起創作大型油畫作品,反而將注意力放在了水彩人物畫上。這幅名為《Wonderland》的作品是其最為傑出的畫作之一。畫中的故事融合了幻想文學的元素,將故事的架構建立在家庭場景中,繼而拉近了與觀者的距離。
燭光下,金發女孩捧著一本《格林童話》津津有味地賞讀著。一旁的黑貓發現了燭火中冒出的巨大身影,於是它弓起身子、怒視前方,發出了警告。而女孩似乎並沒有註意到盤旋而至的幻影,依舊目不轉睛地閱讀著。畫者將書中的情節繪於書外,女孩對童話的投入也讓童話降臨在她的身邊。
John Percival Gülich
約翰·波西瓦爾·居里奇(John Percival Gülich,1865-1898)是英國畫家、雕刻家,同時,他也是《畫報世界》的藝術編輯,並促成了《哈珀》雜誌(Harper's Magazine)的創立。1894年,他與阿瑟·柯南·道爾爵士一同完成了舞台劇《滑鐵盧》的創作。
這幅名為《A Violin Concerto》的作品是居里奇最為傑出的畫作之一。畫中的小提琴家忘我地演奏著,她的身後有一支由數十人組成的管弦樂隊。雖然畫家並未對女人身後那道藍色的幻影做出任何解釋,但有學者猜測,這個幻影或許是這位小提琴家深埋於心底的一份記憶,它從樂曲中誕生,是一段難以忘懷的思緒。
Seymour Joseph Guy
西摩·約瑟夫·蓋伊(Seymour Joseph Guy,1824-1910)是十九世紀中葉最為優秀的美國浪漫主義畫家之一。1854年,他移居紐約,與畫家約翰·喬治·布朗(John George Brown)成為好友,並成為紐約素描協會的創始人,開始了兒童題材的繪畫創作。
這幅名為《Story of Golden Locks》的畫作取材於蓋伊的日常生活。畫面中,蓋伊的大女兒正在為她的兩個弟弟朗讀睡前故事《金發姑娘和三隻熊》。從女孩手中的畫冊上可以看到,金發姑娘已經跳出了窗外,逃出了三隻熊的家。此時,男孩們也因為這樣緊張的情節而難以入睡,睜大了眼睛幻想著故事中的一幕一幕。為了迎合故事的基調,畫家將光源放置在女兒的身後,碩大的影子映於牆上,而那些想像中的幻影卻盡在男孩們閃爍的雙眼中。
阡陌之處,意念之中,太多的不期而遇正在發生著。一席耳語,一抹幻視,反复淬煉著現實邊緣的薄刃。在存在與虛無之間,是誰繪就了冥冥的幻夢,又是誰在這冥冥之中,不願醒來呢?
我們下期再會。保羅V8 保羅V8副作用 美國保羅v8官網 保羅V8 ptt 美國保羅生物科技 保羅V8效果 保羅V8真假 保羅V8是什麼 保羅V8成分 保羅V8心得 保羅V8評價 保羅V8用法
眼緣藝誌第804篇獻給生活的藝術禮物。如需轉載請先獲得授權,轉載後請標明出處
文字撰寫:眼緣藝志